海洋保護面臨雙重挑戰,各方聚焦達成三項進展——
聯合國海洋大會發出保護海洋的明確信號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聯合國呼吁“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6月9日至13日,由法國和哥斯達黎加共同舉辦的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在法國尼斯舉行。本屆大會被認為具有重要意義,將向全球發出采取切實行動保護海洋的明確信號。
保護海洋需要多邊合作
當地時間6月9日,由法國和哥斯達黎加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在法國尼斯開幕。在為期5天的會議期間,將舉行10場全體會議、10場海洋行動專題論壇,還將在尼斯舉行一系列邊會,與會者就如何進一步推動保護海洋,特別是如何支持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討論。
本屆大會總主題為“加快行動,動員所有行動者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大會官網列出大會三個主要優先事項:推動圓滿完成海洋相關多邊進程,提升海洋保護雄心;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4”籌資并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夯實和傳播海洋科學知識,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
本屆大會的舉辦正值“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中期實施階段。這也是繼《昆明-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框架》、國家管轄范圍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協議(BBNJ)以及關于塑料污染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討論通過以來,首次召開的聯合國海洋大會。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海洋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保護海洋需要多邊主義。他呼吁各國行動起來,加大投資力度,“沒有健康的海洋,就沒有健康的地球”。
按照日程安排,大會最終將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宣言。該宣言和自愿承諾清單將被稱為“尼斯海洋行動計劃”,預計相關內容會對資金籌措、海洋捕撈、深海開發等與會者普遍關心的一系列問題作出必要回應。
實現海洋潛力面臨雙重挑戰
據聯合國相關機構此前發布的數據,全球超過1.5億個就業崗位依賴于海洋相關商品和服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到2030年,海洋的經濟價值將超過3萬億美元,體量相當于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然而,要實現這一潛力,需要國際合作以防止資源枯竭、減緩海洋酸化、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減少過度捕撈和遏制海洋污染。
一項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海洋熱浪猛增,如今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每年經歷極端高溫的天數是80年前的3倍以上,且近一半的海洋熱浪是由全球氣候變暖所致。
研究認為,隨著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海洋熱浪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更大壓力。人類活動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海洋,需要采取緊急氣候行動來保護海洋環境。
但現實情況是,當前海洋保護面臨全球治理框架缺失和資金不足的雙重挑戰。
法國總統馬克龍、巴西總統盧拉等政要在大會期間多次表示,對氣候變化、海洋保護等議題的科學性不應置疑,強調有關議題“必須基于科學實證,而非主觀臆斷”。與會政要普遍表達了對海洋科研的堅定支持。馬克龍還對特朗普政府削減美國相關研究資金表示遺憾。
由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最近被特朗普政府大規模裁員,嚴重沖擊海洋科研工作,美國高級別官員缺席了本屆大會,人們認為這顯示出美方對多邊主義及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漠視。
著力推動三項具體進展
據了解,本屆大會將聚焦達成三項具體進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漁業補貼和“3030”目標(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
此次大會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推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家管轄范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協定》正式生效。
2023年,聯合國通過上述協定,旨在通過有效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相關規定以及加強國際合作和協調,確保公海區域生物多樣性當前及長期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該協定于2023年9月20日至2025年9月20日開放供所有國家和相關組織簽署,并將在第60份批準書、核準書、接受書或加入書交存之日后120天生效。有媒體報道稱,據馬克龍透露,目前已有50國提交批準,另有15國作出批準承諾。
本屆大會還將著力推動《漁業補貼協定》生效。該協定于2022年6月在世界貿易組織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達成,確立了新的具有約束力的多邊規則,以遏制有害的漁業補貼。
據悉,該協定生效需獲得111個世貿組織成員,也就是該組織三分之二成員的正式接受。世貿組織官網顯示目前已有101個成員接受。有專家表示,如果世貿組織成員能對多邊框架下的《漁業補貼協定》達成廣泛共識,將對可持續發展的漁業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提供幫助。
2022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各國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立了要在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這一目標。然而在2024年由非營利組織海洋保護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3030”目標提出近兩年,僅有2.8%的海洋被評估為“可能得到有效保護”,照此進度推算,到2030年僅有9.7%的海洋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方機構都在強調,海洋和區域需要盡快實現可持續利用和可持續養護,同時要實現數字治理。分析人士認為,通過藍色債券、藍色貸款等金融工具彌補達成“3030”目標所需資金缺口、發展可持續海洋經濟將是本屆大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