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患者應警惕血栓和腦卒中風險
醫學專家建議,預防房顫可從降低體重和干預高血壓做起
莫名心慌、脈搏不齊、每分鐘心跳速度約150下……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有過類似體驗,這很可能是房顫所致。
房顫,即心房顫動,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據統計,我國房顫患病率為1.6%。隨著人口老齡化,未來我國房顫患病人群可能進一步增加。
房顫,輕者引起心悸、胸悶、氣短等癥狀,重者可導致腦梗塞,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等。上海心律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劉少穩教授呼吁:“要像重視惡性腫瘤一樣重視房顫。”
許多患者不知道房顫是一種病
心臟是重要的泵器官,是人體運行的“發動機”,每一次心臟收縮,都由一個電活動觸發,正常心律為竇性心律,每一次心臟泵血,都由一次竇性心律觸發和引領。如果心臟的電活動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心律失常,而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
“人們對房顫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不高,規范治療的比例更低。長此以往,房顫會導致中風,致死率翻倍增加?!眲⑸俜€對此表示擔憂。
劉少穩在上海市松江區某社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歲以上體檢發現的100位房顫患者,只有8人在進行治療,其中,5人只是吃點阿司匹林,2人吃控制癥狀的藥,真正堅持正規治療的只有1人。
相關病例顯示,房顫有兩大嚴重危害。一是血栓栓塞。房顫患者容易在心房中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會隨著血液流動到大腦,引發腦卒中。統計顯示,房顫患者卒中風險比正常人群高5~6倍,少數患者甚至要高出10倍。同時,與房顫相關的卒中比非房顫卒中的危害要高得多。
房顫的另一個嚴重危害是心衰。心衰是心臟的終末期疾病,一旦和房顫并存,致死性更高,危害絲毫不亞于惡性腫瘤,亟待引起重視。劉少穩表示,房顫和心衰互為因果,“晚期心衰一年內的死亡率達到80%,遠遠超過許多惡性腫瘤的危害”。
預防和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房顫是一個極為狡猾的疾病,“房顫患者中有一半是陣發性房顫。今天查有房顫,明天可能找不到了?!?劉少穩介紹,約30%的房顫患者無明顯癥狀,因此多在體檢時發現。常見癥狀是心率快,可有心悸、心慌氣短、胸悶、心臟亂跳、煩躁、乏力、黑及暈厥等。房顫發作時會有自觸脈搏強弱不等、脈率不齊等現象。
總體而言,房顫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病因包括高血壓病、肺心病、冠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亢等,與飲酒、精神緊張有關。對于房顫的早期診斷,劉少穩表示,普通體表心電圖可用于房顫篩查。陣發性房顫易被漏診。對于房顫易患者,可進一步做動態心電圖檢查或通過長時程心電監測進行早期診斷。
“預防房顫,可干預的因素不似其他慢性心臟病一樣多?!眲⑸俜€直言,歐洲最近開展的6萬人隨訪14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心衰的可預防因素占70%多,但房顫的可預防因素僅占31%。目前看來,“肥胖”是可干預的最明確因素,其次是高血壓?;颊咧袔缀?/3的人有肥胖,體重減少10%,對心衰、房顫從患病率到死亡率均有影響。
劉少穩告訴記者,除了預防,早期治療也非常重要。在發現房顫初期,就需要積極治療和健康管理。如果符合導管消融手術條件,建議盡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