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涉企行政檢查“無碼不檢查、檢查必亮碼、查后可評價”——
發送10萬余“檢查碼”收到執法評價5萬條
本報訊(記者裴龍翔)上海楊浦區軍工路上的一家碼頭企業近日迎來了一次檢查,此次檢查和以往不同之處頗多:執法人員檢查前亮的是“檢查碼”,企業掃碼后就能實時查看檢查內容、執法人員信息及檢查標準,并同步接收整改反饋,還可以給出反饋意見“雙向監督”。“重復查、多頭查、隨意查”情況也極大改善,在現場,市交通委執法總隊檢查揚塵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市水務局檢查防汛墻和排水證辦理情況,市生態環境局檢查揚塵監控安裝,市城管局檢查物料堆放是否符合要求……四部門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一上午時間,檢查順利完成。
今年1月起,一項名為“檢查碼”的創新舉措在上海涉企行政檢查中全面推行。記者日前從上海市司法局了解到,上海各行政執法部門已發送“檢查碼”10萬余個,收到執法評價5萬余條。“檢查碼”對企業減負效果明顯,上海聯合檢查占比提升明顯,“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正在惠及更多企業。未來上海更多領域將實現“無事不擾”,涉企檢查將從“找問題”轉向“防風險”。
2024年底,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規范本市涉企行政檢查的實施意見》。今年初,上海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推行涉企行政“檢查碼”,實現無碼不檢查、檢查必亮碼、查后可評價,實現涉企行政檢查提質增效不擾企。
上海在推進跨部門聯合檢查時,主要依靠的是綜合監管場景的打造。以餐飲業一體化綜合監管場景舉例,相關執法部門必須通過市統一綜合執法系統生成聯合“檢查碼”,開展跨部門聯合檢查。
黃浦區一家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綜合檢查效率大大提升,原本需應對不同部門的檢查,現在只要1次綜合檢查即可,就像一次‘全科體檢’,所有問題一次性‘診斷’。”
“‘檢查碼’應用實現了全程數字化留痕與雙向監督。”上海市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處處長于曉瓊表示,“此舉的意義還在于通過‘檢查碼’將檢查數據全量歸集至市統一綜合執法系統,為今后開展涉企行政檢查效能評估和執法監督工作提供數據支撐,是以數字化提升行政執法質效的又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