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生扎根材料產業領域近30載,艱難探索不斷創新——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一顆匠心筑夢 滿懷精誠報國
深夜,位于河南焦作的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依舊燈火通明,這家企業的總工程師閆春生正帶著團隊成員忙碌著。
懷揣產業報國熱忱,閆春生扎根材料產業領域近30載,以共產黨員的擔當,用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帶領技術攻關小組經過艱難探索不斷創新,成功實現鋰電池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鋰的產業化目標,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為我國新能源產業開辟新篇章。
“磨”出來的2克晶體
六氟磷酸鋰是鋰電池電解液的核心材料,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但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
2006年,多氟多打響了由傳統氟化工向精細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轉型的戰役,身為黨員的閆春生臨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鋰研發團隊。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多氟多這家企業和閆春生都意識到,只有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當時,企業連做實驗需要的最基本設備都沒有,他們只能根據化工原理,從零開始,邊摸索邊實踐。由此,研發之路舉步維艱:六氟磷酸鋰整個反應過程需要在無水無氧、高低溫、耐腐蝕、密閉的環境中進行,對人員操作、原料純度、生產設備和環境要求十分苛刻,一旦失誤就會造成灼傷甚至爆炸。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閆春生在化驗臺上熬過了漫漫長夜、春夏秋冬,沒有經驗借鑒,他就一邊學理論、啃書本,一邊搞試驗、做分析。探索、研究、調整,試驗上千次,他不知道勝利的曙光在哪兒,只在水滴石穿的決心中,一遍遍打磨著數據。
兩年后的一個深夜,閆春生把提存的晶體又一次放到化驗臺上:含水量合格,純度合格……當各項指標都達到標準線時,意味著我國高純度六氟磷酸鋰的研發技術終于實現了突破。雖然只有僅僅2克,卻讓企業上下歡欣鼓舞。
“成了!”閆春生的眼眶濕潤了,而這短短兩個字,遠不能承載他沸騰的心情。
扛旗迎戰鑄匠心
雖然一舉攻克了“卡脖子”技術,但要讓六氟磷酸鋰相關產品走向市場、在世界舞臺占有一席之地,仍然道遠路艱。
2009年,多氟多200噸六氟磷酸鋰中試剛通過驗收。國外為了打壓中國企業,把六氟磷酸鋰的市場價格一降再降,直逼成本線。公司剛研制出來的新產品銷售面臨虧損,生死存亡懸于一線。
“這說明我們的競爭力不足,才給了競爭對手機會。”反思之余,閆春生認為,要想在價格戰中勝出,必須持續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競爭力。
電解液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號稱鋰電池的血液,對電池的性能至關重要,而電解質六氟磷酸鋰又是電解液中最主要的核心成分之一,它技術含量高,占電解液成本的50%左右。
在企業管理層的支持下,閆春生和研發團隊一起扎進車間,深入研究工人操作流程,在生產全流程建立起精細化管理平臺。
“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靠本事吃飯,憑實力立足。”常年在一線車間摸爬滾打過的閆春生,隨后提出并實施六氟磷酸鋰增產提效創新項目,帶領創新小組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題,使主要原材料無水氫氟酸、氟化鋰等全部實現自主生產,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
得益于閆春生等技術人員不斷的精進創新,多氟多公司以突出的成本和技術優勢,六氟磷酸鋰產量、質量均達到世界第一,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打開廣闊空間。
2018年,由閆春生主導的“六氟磷酸鋰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2022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上,多氟多的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項目又入選“先進制造業十大領航項目”。
播下工匠精神的種子
“來得早走得晚,不是看書就是研究機器。”熟悉閆春生的老工友都說,剛開始大家都以為來了個“書呆子”,沒想到正是這種鉆研勁和學以致用,讓他突破層層壁壘,在攻克一個個科技難題、突破一項項關鍵核心技術的過程中,從一名技術工,迅速成長為新材料和新能源電池領域的技術大拿。
參加工作以來,閆春生先后參與國家“863計劃”、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工業強基工程等多項國家和省級重點項目,并參與國家標準和化工行業標準的制定,已獲得授權專利29項,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河南省勞動模范等多項獎項和榮譽。
在眾多成就中,最令閆春生深感自豪的是,他所培養的徒弟們如今已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中國工匠,既能勇攀高峰,更懂薪火相傳。” 2017年,多氟多公司成立了以閆春生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先后培養高級技師8人,技師及高級工156人,團隊成員獲授權專利35項,實施小改小革405項。2019年,工作室被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榮譽稱號。在像閆春生這樣的勞模榜樣引領下,工匠精神的種子在越來越多技術工人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我是一名產業工人,更是一名黨員,能在崗位上為國家和企業做點事,這是機遇也是個人的幸運。”閆春生說,科技報國正當時,自己最大的夢想,是帶領多氟多的科研團隊通過不斷取得技術突破,讓新能源未來以更低的價格、更高效的方式,為人類的生活生產提供強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