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擴軍至32隊的新版世俱杯已經開賽,但與打造“俱樂部世界杯”的賽事目標仍有距離——
新版世俱杯的“冷與熱”
在經歷了一場互交白卷的沉悶揭幕戰后,2025年首屆新版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以下簡稱“世俱杯”)終于隨著拜仁慕尼黑等歐洲豪門的登場迎來熱度——首輪小組賽德甲冠軍10球大勝新西蘭的奧克蘭城,將五大聯賽冠軍與大洋洲冠軍的差距顯露無遺。而賽前曾被媒體預測部分賽事可能因為實力懸殊過大而失去競爭的擔憂,最終變成了現實。
可以預見,北京時間6月15日至7月14日在美國舉行的本屆世俱杯,類似的質疑和爭議將會伴隨始終。被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意在打造成“俱樂部世界杯”的新版世俱杯,從籌備伊始便在國際足壇引發巨大爭論。
一方面,國際足聯將世俱杯包裝為“俱樂部最高榮譽”,其高達10億美元的總獎金更是成功制造熱度;另一方面,眾多俱樂部尤其是歐洲足壇豪門對于密集賽程的詬病不絕于耳,部門豪門球員公開抵制參賽,而本屆世俱杯開賽后部分場次空蕩的看臺更是讓國際足聯倍感尷尬。世俱杯的“冷與熱”背后,國際足壇新一輪的利益博弈已然展開。
目標雄心勃勃
在擁有了男足世界杯這一國際足壇乃至世界體壇最具風向標意義的超級品牌賽事(如2022卡塔爾世界杯總收入高達57.69億美元)后,國際足聯為何還要打造新版世俱杯?這是國際足壇對于因凡蒂諾推出新版世俱杯后的普遍疑問。
個中原因其實不難探究。
現代足球俱樂部賽事的興起,與足球職業化的發展進程密不可分。國際足聯在傾力打造世界杯等國家隊賽事之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于俱樂部賽事的關注度并不高。當由國際足聯主辦的首屆世俱杯于2000年在巴西揭幕時,由歐足聯舉辦的歐洲冠軍聯賽已經持續進行了近半個世紀,而且被公認為是全球足壇最具影響力以及最高水平的俱樂部賽事。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面對競技和經濟影響力(如本賽季歐冠正賽球隊均可獲1862萬歐元的參賽獎金)都在不斷提升的歐冠等歐洲俱樂部賽事,近年來一直力圖擴大經濟版圖的國際足聯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在因凡蒂諾及其團隊的謀劃下,一個雄心勃勃的新版世俱杯計劃浮出水面。
按照國際足聯的設想,新版世俱杯參賽球隊擴充為32支,具體席位分配為:歐洲12支,南美洲6支,亞洲、非洲、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各4支,大洋洲1支,再加上東道主球隊,賽程也拉長到近一個月。據介紹,本屆世俱杯共有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的球員參賽,堪稱俱樂部賽事之最。
其次,全新的賽事贊助和獎金分配體系,使得新版世俱杯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聯賽”。本屆世俱杯總獎金達到創紀錄的10億美元,遠超世界杯,其中冠軍球隊的獎金就有4000萬美元。
現實差強人意
因凡蒂諾表示:“世俱杯獎金分配模式,代表俱樂部足球的最高水準。”新版世俱杯代表著國際足聯“推動足球運動真正全球化”的開始,“這是一個各大洲俱樂部球隊同場競技的世界級平臺。”
雖然新版世俱杯的規劃非常宏大,具體的籌備過程卻爭議不斷。其中最主要的質疑,便是本屆世俱杯難以稱得上是“世界足壇最強俱樂部的對決”。
根據國際足聯的新版世俱杯規則,本屆賽事向所有在2021年至2024年間贏得洲際冠軍頭銜的球隊發出邀請,但同時會根據各大洲足聯的相對實力進行名額分配。如此一來,最終的參賽球隊“咖位”與新版世俱杯的定位就有些名不副實。
以職業足球整體水平最高的歐洲為例,雖然本屆世俱杯有多達12支球隊參賽,但剛剛在本賽季奪得各自聯賽冠軍的巴塞羅那、利物浦和那不勒斯等豪門全部缺席,甚至新科葡超冠軍葡萄牙體育也不在其中。難怪有歐洲媒體賽前撰文稱:歐足聯派出的并不是最好的12支球隊。
眾多豪門球隊的缺席,使得亞馬爾、薩拉赫等極具影響力的球星無緣世俱杯,也直接造成了本屆世俱杯的關注度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根據票務銷售情況,本屆世俱杯上座率可謂冷熱不均,皇馬、巴黎等豪門比賽球票火熱,但非焦點賽事售票率不足30%。
為避免出現大片看臺空置的尷尬,國際足聯對本屆世俱杯采用動態定價模式售票(價格隨需求波動),部分場次票價持續走低反映出賽事售票遇冷。為拉升上座率,國際足聯已在部分世俱杯舉辦城市推出20美元一張的學生特惠票,但實際效果尚待觀察。
博弈仍在持續
新版世俱杯已經開賽,揭幕戰看臺上的因凡蒂諾志得意滿,他身邊的羅納爾多、貝克漢姆等一眾名宿的觀賽,也使得這項賽事排面拉滿。不過,歐足聯等大洲足聯高層的缺席,還是將圍繞新版世俱杯的種種博弈露出端倪。
以歐足聯為首的部分大洲足聯對于世俱杯賽程的頻密詬病已久。本屆世俱杯的賽期與歐洲主流聯賽的夏季休賽期完全重疊。以英超豪門曼城為例,若其闖入世俱杯決賽,球員僅有28天休整便要迎來8月16日開啟的新賽季英超。如果再加上新賽季前的熱身賽,球員們基本達不到國際職業球員協會建議的“至少21天連續休假”標準。
考慮到明年夏季將進行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歐洲職業球員尤其是豪門球員將會連續兩個賽季疲于應付密集賽程,不少世俱杯參賽俱樂部醫療團隊已警告稱:“這將顯著增加二次受傷風險。”英超名宿斯科爾斯坦言:“國際足聯在讓球員用健康為他們的貪婪買單!”
實際上,自新版世俱杯籌備以來,有關歐冠和世俱杯孰優孰劣的爭論就一直存在。已經坐擁完整俱樂部賽事體系的歐足聯對于世俱杯的態度耐人尋味。皇馬俱樂部主席弗洛倫蒂諾直言:“歐冠的價值遠超世俱杯,國際足聯不過是想用我們的品牌賺錢。”
雖然新版世俱杯被寄予厚望,但最終的競技和商業價值都還需要接受現實的考驗。當本屆世俱杯最終的版權收入與因凡蒂諾所期待的數十億美元相去甚遠時,難怪眾多足壇人士會將新版世俱杯視為國際足聯的又一次“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