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市總構建職工創新創效服務體系
“134”實現創新生態圈“全鏈閉環”
本報訊(記者康勁 通訊員穆燦爛)一場跨區域的畜牧產業技能大賽正在進行,在操作競賽現場,來自7個勞模工作室的職工選手展開激烈比拼;賽場邊,來自肅南、天祝、肅北、阿克塞等4個縣區的獸醫工作者也圍繞西北地區畜牧產業熱點展開創新成果的“頭腦風暴”……
這是甘肅省張掖市總工會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度融入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構建“134”職工創新創效服務體系,做實職工創新生態圈的一個縮影。
“134”服務體系,就是通過?“一載體”——職工創新創效競賽,“三平臺”——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創新型班組、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實訓基地,“四驅動”——創新工匠人才培養、創新能力素質提升、創新技術協作攻關、創新成果服務轉化的體系,全面激發職工創新活力。
截至目前,張掖市已建成勞模工作室、創新型班組、實訓基地等梯次化創新平臺286個,為職工提供“創新有陣地、成果能展示、轉化見實效”的“全鏈閉環”。
針對創新人才培育,張掖市總構建“評、育、賽、孵”四維培養鏈。每年推選百余名勞模工匠,覆蓋大中小企業創新骨干。聯合市委人才專項計劃,開展創業培訓、鄉村工匠培育,累計培養創新型人才800余人。年均開展2000余項職業技能競賽,通過大賽和職工“五小”活動挖掘創新能手2000余名。依托122個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164個創新型班組,孵化技術人才2800余人,形成“大師領銜+團隊攻堅+職工廣泛參與”的創新矩陣。
聚焦全市主導產業的升級需求,張掖市總搭建“四位一體”的?全員參與平臺,“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全域覆蓋,年均征集職工技術成果300余項;打造“三個一線”(主體來自一線、問題源自一線、成果用于一線)工作室體系,在草畜、種子等產業建成7個創新聯盟;組建27支勞模工匠助企服務隊,每年舉辦創新交流活動30余場。
如今,張掖全市7個勞模創新聯盟串聯產業鏈同步發力,8000余名技術人才在競技中成長,數百項職工技術成果在企業一線轉化應用,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