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成青島港發展新“戰隊”
走進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作業現場,一幅充滿科技感的畫面映入眼簾:一臺岸電機器人靜靜佇立,宛如忠誠的衛士,隨時準備為靠港船舶接通電力,開啟智能服務模式。
近年來,青島港敏銳捕捉科技發展機遇,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大力研發、應用近20種智能機器人。當傳統碼頭的纜繩摩擦聲逐漸被智能設備的嗡鳴聲取代,當裝卸工人的汗水結晶為數據屏上跳動的代碼,這座百年港口正以“智能+綠色”雙引擎,在全球航運版圖上刻下屬于中國的智慧坐標。
在青島港前灣港區,由人工智能機器人組成的“鋼鐵軍團”,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新實踐,顛覆人們對傳統港口作業的固有認知。
配備多光譜掃描系統與自適應柔性夾具的六軸機械臂自動摘鎖機器人,堪稱“智能裝卸能手”。它動作迅捷、精準無誤,僅需短短30秒,就能干凈利落地完成20英尺集裝箱鎖具的拆裝作業,且能完美適配50余種不同類型的鎖具,成功打通傳統碼頭自動化作業的“最后一公里”,作業效率相較人工拆裝實現翻倍。當傳統碼頭工人還在費力攀爬集裝箱進行操作時,這臺智能機器人已憑借靈活、精準的機械臂,在林立的集裝箱“鋼鐵叢林”中編織起一張安全高效的智能化作業網絡。
立體化智能檢測則為港口安全筑起“數字防護網”。在距離地面80米的高空鋼結構之間,自適應全向移動高空探測機器人借助永磁吸附技術,如靈動矯健的“機械蜘蛛俠”般自如地穿梭、攀爬于鋼梁之間,對焊縫、拉桿等高空關鍵部位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細致檢測。其搭載的精密設備,能夠精準識別小至0.1mm的細微裂縫,不放過任何一處安全隱患。
在百米深的海底世界,水下巡檢機器人化身“海底偵察兵”,對碼頭泊位沉箱縫展開全面排查,并將承擔起實時觀測碼頭位移變化的重要任務。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則集成12種先進傳感器,具備全天候智能化巡檢能力,一旦檢測到VOC氣體濃度超標,或是纜繩磨損達到臨界值,便會立即發出紅色預警信號,穿透夜色提醒工作人員。
從“人防” 到“智防”的跨越,讓青島港的安全管理擁有了敏銳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在港口綠色轉型的關鍵進程中,高壓岸電自行機器人無疑是當之無愧的“開路先鋒”。它身后拖著智能化電纜管理系統這一獨特的“長尾巴”,在碼頭上平穩移動,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岸電連接操作,為靠港船舶提供清潔電力,走出了一條低碳環保的港口發展新路徑。2024年,青島港岸電接電量一舉突破1000萬kWh,在全國港口中遙遙領先,高壓岸電自行機器人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新能源應用領域,青島港同樣成績卓著。光伏清洗機器人憑借獨創的履帶越障系統與霧化清洗技術,成為光伏板的專屬 “美容師”。它不僅能夠輕松適應15°坡面地形,實現無人化、自動化養護,其模塊化設計更是帶來了便捷的運維體驗,單人僅需30分鐘即可完成拆裝,大幅降低了運維成本,為新能源設備的高效、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站在時代發展的潮頭,山東港口青島港正以智能科技為強勁引擎,全力駛向港口發展的全新未來。
在這里,傳統老碼頭的油污逐漸被數據屏柔和的藍光所取代,工人因長期操作纜繩磨出的老繭,化作了操作臺上的指紋印記。每一臺智慧化設備,都凝聚著港口人對“更高效、更安全、更溫暖”港口作業的不懈追求,也生動見證著中國港口邁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