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廣航局疏浚公司打造“船+文化”服務平臺
讓船員樂享海上溫暖旅程
近年來,中交廣航局疏浚公司通過打造“船+文化”服務平臺,圍繞“身體強健、技能精進、精神充盈”的目標,從讀書學習、技能錘煉、體能鍛煉、文化共享等方面精準發力,推出一系列貼近船員、服務崗位、適合船舶的新舉措,努力讓每一位船員都在船上學有所得、練有所獲、健有所依、樂有所享,不斷開啟海上幸福生活。
美食節:移動的“補給站”
元宵節,正在馬爾代夫施工的亞洲最大耙吸式挖泥船“浚洋 1”號上,一場海上美食大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美食周盛宴分為西南、華南、東南、華中、北方五個區域美食主題,擔擔面、糍粑餅、雙皮奶、蔥油清遠雞……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將遠離祖國的船員們瞬間拉回到記憶中的家鄉。
“海上作業環境艱苦,往往一連數月下不了船,必須提前保障到位,尤其在飲食上一點不能馬虎。我們根據廚師拿手技能和大家飲食偏好,儲備足量食材,再精心制定菜單,讓大家吃得飽更要吃得好。”“浚洋1”號船黨支部書記崔紅昌說。
行駛在藍天白云下,疏浚公司給每艘船舶都配置了這樣的“補給站”。除了廚師,一些船員也身懷“絕技”,時不時露上一手,大家邊吃邊聊,談笑間為船上生活增添新的風味。
健身角:保持最佳身心狀態
隨著舒緩的音樂響起,船員們在甲板上整齊列隊,一招一式舒展身姿,以中國傳統健身操“八段錦”喚醒身體活力,在海天之間勾勒出“動靜相宜、意氣相融”的健身圖景。
海上作業空間有限,如何有效運動、健康生活,是關乎船員健康的現實課題。在絞吸挖泥船“華安龍”號上,一個集健身訓練、健康監測、遠程咨詢于一體的“健康監護角”悄然建成,智能磁控健身車、多模式健腹輪、血壓血糖監測儀、動態血氧系統一應俱全。船員們在鍛煉中獲得健康,在數據中掌握自身狀態。此外,疏浚公司同步建立船岸聯動機制,定期邀請三甲醫院專家,通過線上講堂開展遠程指導,普及健康知識,增強船員健康意識。
“現在鍛煉有去處,檢測有設備,咨詢有專家,身體是自己的,責任也是自己的。”“華安龍”號黨支部書記徐網杰說,通過強身健體,每名船員都時刻保持最好身心狀態。
大課堂:全員都是“六邊形”戰士
“要《液壓元件故障診斷與維修大全》,這對提升液壓系統操作水平很有幫助。”“安全類、辦公軟件類、國家地理雜志都可以考慮采購!”“金廣”號船的微信工作群里響個不停,一場特別的“薦書接龍”正在進行,船員們在線上各抒己見,熱烈討論。
一本本實用、有趣、開闊視野的圖書,被精準送達船上。每逢周六,船員們聚在一起,談體會、講收獲。
夜色漸濃,夕陽灑在“萬頃沙”號船的甲板上,泥艙甲板變成了一間特殊的“實戰課堂”。
大副趙錦生正在講解水手繩結的打法。粗繩在他手中翻轉,八字結、平結、丁香結……一一示范,講解到位。實習水手李楊反復練習,終于打出一個合格繩結,贏得掌聲。
技能的磨礪,不僅在甲板上,也在機艙中。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濤正帶著輪機部船員現場教學,加工螺栓、拆裝設備,從工具使用到操作規范,細致入微。船員們緊跟其后,邊學邊練,經過師父的悉心教導,技藝不斷提升。
在“華安龍”號船上,幾位年輕的助理駕駛員自發組成學習小組,備戰執業考試,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類似的實訓課堂,在“浚洋1”“金廣”號等多艘船舶上輪番上演。疏浚公司還定期舉辦技能比武、實操競賽,通過校企合作送船員回學校“充電”,將基礎訓練與崗位考評有機結合,促使船員在實戰中學真本領、練硬功夫。
在“金廣”號船的“青年講堂”上,水手長邱富志成為“明星講師”,教大家學吉他;水手楊智分享攝影技巧,帶動更多人記錄海上美景。黨支部書記韓茂鋒說:“把擅長的技能分享出來,青年講堂不止于航運知識,更是讓大家共同成長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