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躋身青奧會,國際化推廣形式多樣
武術“走出去”邁出堅實一步
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于近日迎來倒計時500天的重要節點。2026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將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武術也將首次在奧運舞臺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根據賽事安排,屆時來自世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48名運動員,將參加武術項目男女長拳全能和男女太極拳全能共4個小項的比賽,其中長拳全能包括長拳和棍術項目,太極拳全能包括太極拳和太極扇項目。
國際武術聯合會曾分別于2001、2008和2011年3次向國際奧委會提交入奧申請,并一度入圍2020年東京奧運會8個備選項目,但最終均無緣入選。此番成為2022年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是武術登上奧運舞臺的第一步。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國際武聯秘書長張玉萍表示,武術是中國傳統體育的代表,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武術能夠進入青奧會,對于中國體育而言是一個重要事件,同時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
近年來,中國武術不斷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首都體育學院武術與表演學院教授張長念表示,目前武術的國際化傳播共有四種形式,分別為競技傳播、教育傳播、傳統傳播和演藝傳播。張長念介紹,教育傳播是以傳播中國文化、底蘊為根本目的,武術作為傳播內容,借助各類教學機構所開展的一種傳播形式,也是現如今國際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如今,在許多國家開設的孔子學院中均開設有武術教育課程,而且不少國外大中小學的教育體系中也設有武術課程。部分孔子學院通過與中國高校聯合辦學,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品牌,設立武術、中醫等特色課程。例如挪威卑爾根大學的武術特色孔子學院,是與北京體育大學合作創立。武術不僅在教育中作為主要內容,更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載體,對于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除了扎根國外開設武術課程,培養更多的教練員也是教育傳播的一種手段。今年4月,國際武聯在江陰開設了武術套路教練員培訓班,共有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名教練員來到這里,接受了7位中國講師圍繞長拳、棍術、太極拳和太極扇套路動作規格的評判、演練水平的評分、常見錯誤與糾正方法等內容的培訓。
據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司紅玉了解,目前武術在國際化推廣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在國外武術的教學過程中,會存在語言溝通方面的障礙。因為語言不通,就需要別人去翻譯,翻譯出來的意思可能不是自己所想的,就會跟我表述的內容存在差異。”除此之外,武術有很多的拳和動作的發力技術不同,傳承很不規范。比如形意拳、八卦拳等在傳播過程中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司紅玉建議,未來需要培養武術文化國際傳播人才,加強對武術教練員、運動員以及文化工作者的培訓,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國際視野,積極參加國際體育組織和文化組織的活動,爭取更多的國際認識和支持。“最重要的是深化武術文化的研究和發掘,深入挖掘武術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為國際傳播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p>
張玉萍表示,武術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走進去”“融進去”?!拔湫g已經成為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太極拳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首個‘亞洲太極拳日’誕生,‘國際太極拳日’正在積極申報中……這些都是武術國際化傳播的新亮點。我們要進一步推動中華武術‘走出去’,讓武術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家和地區開展文明互鑒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