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李靖
結婚對于年輕人來說,是人生大事。辦一場難忘的婚禮,也是不少年輕人的心愿。據近日《工人日報》報道,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打破婚禮儀式的條條框框,摒棄繁瑣的流程和不菲的開銷,轉而追求簡約且更具創意的婚禮形式——有的在火鍋店圍坐慶祝,有的將豪車車隊替換為公交車、電動車甚至共享單車接親,有的無車隊、無接親環節、無伴郎伴娘,還有的輕裝遠赴心儀的目的地來一場別致的目的地婚禮……
這些婚禮新風尚與人們印象中的傳統婚禮有很大區別,即婚禮形式更強調新人自己的想法、喜好與感受,而傳統婚禮更多的是按部就班,新人的真實感受容易在相對復雜的“流程”中被忽略。也正因此,不少年輕人開始思考,哪種婚禮形式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能不能在婚禮儀式上做出一些改變?
辦婚禮主動求新求變,折射出年輕人在婚戀觀、消費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思考與轉變。人情往來固然是婚禮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但其究竟該占多大比重?在婚禮上,自己和父母親朋誰才是真正的“主角”?去掉一些婚禮環節是不是能讓自己更加輕松自信地站在幸福生活的起點?通過這樣的追問,“我的婚禮我做主”逐漸清晰起來。
年輕人的這些想法和改變,與近年來有關各方大力提倡移風易俗、培育婚俗新風有很大關系。2018年起,民政部將婚俗改革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進行研究部署,于2020年印發了《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設置婚俗改革實驗區,開展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的整治。與此同時,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出臺相關意見和倡議,制定村民(居民)公約,引領婚事新辦、婚事簡辦。不少地方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更是帶頭示范,簽訂承諾書,主動拒絕高價彩禮,簡辦宴席,發揮了表率作用。這些舉措深刻影響了年輕人的婚姻家庭價值取向,也讓文明節儉創新辦婚禮的理念進一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移風易俗,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有敢于突破傳統的“先鋒”,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我們應該為那些勇敢而富有創意的年輕人送上感謝和祝福,他們對婚禮形式的探索,對愛情、親情以及友情的表達方式,會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婚俗革新中來。而與之相關的婚慶產業也應因時應勢作出調整,主動對接年輕人的婚禮新需求,助力年輕人的婚禮新理念得以落地、新創意得以實現,進而推動婚慶產業的迭代升級和持續發展。
不難想見,當婚禮的設計充滿新郎新娘的奇思妙想、當新人不再為當婚禮“工具人”而煩惱、當他們坐在接親的共享單車上都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時,婚禮或許真正回歸了“親密關系的見證與分享”這一本質。期待“我的婚禮我做主”成為引領婚禮新風尚的“風向標”,如此,年輕人或許會更加“相信愛情”,婚姻也有望成為更多年輕人憧憬的殿堂。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m.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