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錄
騰訊音樂收購喜馬拉雅
事件:近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公告,稱騰訊音樂與喜馬拉雅控股及其他若干訂約方就擬收購喜馬拉雅簽訂并購協議及計劃。公告指出,受限于交割前提條件的滿足,騰訊音樂計劃以現金1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6億元)及騰訊音樂相關股權組合,全面收購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也發布公告稱:“此次并購事項將于各項前置條件滿足后正式交割,雙方后續將共同推進相關流程。喜馬拉雅也將保持現有品牌不變、現有產品獨立運營不變、核心管理團隊不變、公司戰略發展方向不變。”
點評:成立于2012年的喜馬拉雅是國內最早一批在線音頻平臺。近年來,該公司一方面不斷削減成本,一方面加強了對播客、AI音頻等新技術的探索。相關舉措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總的來說,喜馬拉雅的營收增長幅度依然很有限。
目前,騰訊音樂旗下主要有在線音樂、聽書以及社交屬性較強的K歌等產品,收購喜馬拉雅將補齊其音頻業務這一塊拼圖,也能為音頻創作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相比于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內容,音頻內容的用戶規模較小,人均使用時長也更短。對騰訊音樂和喜馬拉雅來說,如何通過合作在在線音頻行業中找到新的增量,將是接下來雙方要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全球造船業景氣度回落
事件:據《中國船舶報》報道,今年5月,全球新船訂單量僅為71艘、166萬修正總噸,以修正總噸計,較上年同期減少了55%,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且降幅超五成。
今年以來,全球新船市場持續低迷。來自國外的一家船舶經紀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球新船訂單量已下滑至4年來最低水平。
克拉克森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新造船訂單量達2390艘,合6555萬修正總噸,創下17年新高。在此之前,這種火爆的市場行情已持續3年。
點評:造船業是典型的長周期行業,其發展呈現明顯的波動性特征。自2021年起,上輪周期制造的船舶大多面臨淘汰,新船訂單量得以大幅提升。此外,綠色轉型成為航運業發展趨勢,船舶環保轉型促使需求得以進一步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經過此前3年集中大量下單后,船東們的需求已經有所飽和,造船訂單回落屬于正常現象。
盡管如此,在前5個月,中國船企的新船訂單量依然位居全球首位。面對行業發展周期和針對性政策的持續挑戰,中國船企需進一步提升自身實力,順應船舶綠色智能化發展趨勢,鞏固成本、效率、質量優勢,從而在全球市場保持強大競爭力。
5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2.29萬億元
事件: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最新金融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29萬億元,同比多增2247億元,增幅為 8.7%。到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7.9%;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3%,較上月末提升0.8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M1統計口徑中包括流通中貨幣(M0)、單位和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與趴在銀行賬戶上的定期存款相比,屬于支付交易較為便利的“活錢”。 M1增速明顯加快,表明近期發布的一攬子金融支持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投資、消費等經濟活動有所回暖。
點評:5月社會融資顯著增長,主要受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等發行拉動。今年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前置,一季度凈融資規模超3.8萬億元,比2024年同期增加2.5萬億元,特別是用于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較多。進入二季度,在特殊再融資債發行工作繼續推進的同時,特別國債啟動發行,政府債凈融資進度進一步加快。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離不開與之相適配的融資體系支持。相比銀行貸款,直接融資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長期陪伴的特點,與高成長、重研發、輕資產的新動能領域更為適配。業內人士認為, 當前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經營主體也在主動應變、轉型發展,對實體經濟穩定恢復向好起到積極作用。(本報記者 羅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