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微創新解決老問題
蔡海濤 王惠武
《工人日報》(2025年06月17日 08版)
“天天在井下拉電纜、翻皮帶,這活干得太費勁了!” 在中能袁大灘煤礦11209工作面安裝籌備會上,運輸隊隊長劉裕平的發言道破了傳統膠帶安裝作業的行業痛點。
井下作業現場,鏟車馱運沉重膠帶如“大象轉陀螺”般笨拙,H架與托輥安裝需像“搭積木”般精準對齊,數百米長的膠帶卷更似盤踞的“鐵蟒”,人力拖拽時紋絲不動,更給操作的職工帶來不確定的安全隱患。
為破解傳統工藝弊端,該礦組織技術骨干深入井下跟班調研,人工打扣精度誤差大、膠帶鋪設需多班組協同、翻帶環節需12名工人同時作業……這份清單如同“診療報告”,倒逼技術團隊啟動創新攻堅。
該礦成立專項小組,技術骨干結合20余年檢修經驗繪制設計草圖,技術員與檢修班長連續7天駐守車間,通過“加工—試驗—改進”的循環迭代,最終研發出“膠帶機中間架快速安裝車”與“膠帶雙面頭打扣卷帶機”兩種裝備。
據悉,設備投用后作業工序從8項簡化至6項,單班作業人員降幅38%,安裝工期縮短33%,尤其徹底取消“翻帶”環節,更是消除了最易發生安全事故的操作流程。
“現在膠帶鋪設像‘拉綢帶’一樣順滑,安全又省力!” 看著巷道中筆直延展的膠帶,安裝工人李師傅感慨道。這兩項基于現場需求的“微創新”,使得單個工作面安裝效率提升40%,年累計可節省人工成本約120萬元,關鍵風險工序自動化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