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項目部上建起職工創新工作室,助推農民工從“工”到“匠”——
他們在隧道深處點亮成長之路
在中鐵六局交通分公司承建的沈陽地鐵9號線深邃的隧道里,盾構機如同鋼鐵巨龍般轟鳴掘進。駕駛室內,劉超緊盯著操作屏幕,手指沉穩地調整著參數,神情專注。
誰能想到,這位嫻熟駕馭價值數千萬元精密設備的“盾構司機”,幾年前還是一名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普通農民工。劉超的蛻變,正是中鐵六局交通分公司職工創新工作室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浪潮中書寫的一個溫暖注腳。
中鐵六局沈陽地鐵9號線項目部職工創新工作室,不僅聚焦技術難題攻關,同時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為一線農民工打開通往高技能、高價值崗位的大門。項目部篩選像劉超這樣踏實肯干、學習意愿強的農民工,將他們納入工作室重點培養對象。
“以前覺得開盾構機那是工程師、技術員的事,離我們很遠。”劉超回憶起初到項目時的想法。在工作室的鼓勵下,劉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系統培訓。技術骨干們毫無保留地傳授盾構原理、操作規范、應急處理;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手把手帶他熟悉每一個按鈕、每一條指令。
理論課、模擬操作、跟班實習……職工創新工作室為“劉超”們的轉型提供了絕佳的“練兵場”和“加油站”。工作室由項目總工程師牽頭負責,圍繞盾構施工核心崗位需求開展培訓和創新工作。從最基礎的設備認知、安全規程,到復雜的掘進參數調整、地質風險預判、設備故障診斷,內容由淺入深,注重實操。技術骨干們把枯燥的術語轉化成工友聽得懂的語言,在模型上演示,在真機上操作。
同時,項目部建立了經驗豐富的盾構機長、維保專家與優秀農民工“一對一”或“一對多”師徒結對制度。師傅們不僅在工作室里教,更在施工現場教,隨時解答疑問,糾正操作,傳授獨到的“手感”和經驗。師傅的認可,是徒弟們最大的動力。
如今,在中鐵六局交通分公司沈陽地鐵9號線的盾構機操作室、維保車間里,像劉超這樣從農民工成長起來的技術骨干身影越來越多。他們穿著同樣整潔的工裝,眼神里充滿了自信和專注。
“以前別人問我是干啥的,就說‘在地鐵工地干活’。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中鐵六局的盾構機操作工!”劉超的笑容里滿是成就感。身份的轉變,帶來的是技能的提升、收入的增加,更是歸屬感的增強。“創新工作室就像我們的‘娘家’,在這里學本事,有奔頭!”
沈陽地鐵9號線項目部職工創新工作室的那盞燈,不僅照亮了技術攻關的圖紙,更照亮了無數像劉超這樣一線建設者的職業夢想。
這盞燈下,是技術骨干傾囊相授的師者仁心,是農民工如饑似渴的求知眼神,是“傳幫帶”的溫暖情誼。越來越多的“劉超”們成長為掌握核心技能的新時代產業工人,農民工的身影活躍在盾構機操作、精密設備維保等專業技術崗位上,為地鐵高質量建設注入了更堅實的人才保障,也為自己點亮了充滿希望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