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思考】融合出版模式下構建工會干部培訓教材新生態的思考
●觀點
融合出版時代,工會干部培訓教材開發要將黨的創新理論與工會工作相結合,用實例闡釋理論,借助新技術豐富產品形態、創新研發流程、拓寬傳播渠道。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業的當下,融合出版已成為出版領域變革發展的重要方向。工會干部教育培訓作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工會干部隊伍的關鍵環節,其教材建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構建適應融合出版模式的工會干部培訓教材體系,對于提升工會干部教育培訓質量、推動新時代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融合出版賦予工會干部培訓教材研發新機遇
融合出版是將出版業務與新興技術和管理創新融為一體的新型出版形態。這種模式下,內容突破傳統紙質載體局限,以數字化形式存在,可靈活轉化為電子書、有聲讀物、視頻課程、互動應用等多元產品形態,充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閱讀與學習需求。在此背景下,工會干部培訓教材研發迎來新機遇。
政策支持與導向。國家高度重視融合出版與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出臺系列政策為教材的融合出版提供政策保障與方向指引。在工會領域,《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4—2028年)》明確提出,要提升工會干部教育培訓數智化水平,圍繞工會重點工作,編寫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培訓基礎教材、通識教材、工會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教材。這為工會干部培訓教材的融合出版在內容規劃、體系構建上提供了明確方向。
市場需求與變化。隨著知識獲取方式的變革,工會知識受眾對教材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趨勢,傳統紙質教材已難以滿足需求。讀者更渴望獲取形式豐富、更新及時、便于隨時隨地學習的資源。新技術的應用也為工會干部培訓教材研發注入新活力,通過提供海量數字資源、便捷在線學習平臺與互動學習方式,為讀者打造靈活高效的學習體驗。
融合出版模式下工會干部培訓教材體系構建原則
在數字技術深度重構知識生產與傳播生態的背景下,融合出版為工會干部培訓教材建設開創了全新范式。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工會干部培訓教材體系,需將內容價值與數字發展深度融合,遵循以下核心原則。
政治性與學術性統一。工會干部培訓教材作為傳播工會知識與理念的關鍵載體,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編寫時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根本遵循,深入闡釋新時代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服務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與群眾基礎。同時,教材需有深厚學理支撐與嚴謹學術表達,融合多學科視角,客觀分析問題與現象,實現思想引領與知識傳授的統一。
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工會干部培訓教材既要構建系統完備的理論框架,涵蓋工會組織架構、勞動法律法規、職工權益保障等核心知識,又要借助融合出版技術優勢,將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場景。例如,在集體協商內容中嵌入真實案例視頻,設置模擬協商互動環節,提升學習者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鑒于工會干部培訓教材使用者注重實踐性的特點,教材應詳細闡述推進工作改革創新的具體方法,助力工會干部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系統性與針對性并重。工會干部培訓教材開發需避免重復建設與體系缺失問題。教材應全面覆蓋工會工作全鏈條,構建邏輯嚴密、內容完備的知識體系。同時,精準識別不同地域、產業、崗位工會干部的差異化需求。如針對新就業形態領域,強化平臺企業溝通、靈活就業者權益維護等針對性內容。編寫時要根據職責分工體現地域和特點,如全國總工會牽頭打造權威性通用教材,地方和基層工會建設特色教材,地方干校結合培訓需求編寫專業教材,形成緊密聯系、互為補充的教材格局,實現“看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的效果。
數智化和共享性聚能。融合出版以技術驅動知識生產與傳播變革。工會干部培訓教材開發需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教材內容進行數字化加工與智能化處理。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學習行為與需求,實現精準內容推送。通過搭建多終端學習平臺,以多元化形態呈現教材,支持碎片化學習與互動交流。建立開放共享機制,鼓勵多方共同參與教材內容迭代,形成“共建—共享—共進”的教材資源生態。
融合出版實踐下工會干部培訓教材創建啟示
融合出版模式下,中國工人出版社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合作共建聯盟等方面的實踐,為工會干部培訓教材建設提供借鑒。
依托技術革新,賦能教材研發創新。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背景下,中國工人出版社專門成立“AI與圖書出版創新工作室”,全力推動工會干部培訓教材從傳統形態向智能形態轉型升級。
在教材生產過程中,讓技術賦能出版全流程。在編輯環節,人工智能工具精準洞察知識需求,為選題策劃與內容編輯提供有力輔助;在營銷環節,通過深入分析用戶行為數據,助力制定差異化營銷策略,實現精準推廣。針對工會工作研發的融媒體產品,讓教材與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結合。
盡管人工智能助力出版效率提升,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一些潛在的風險,如數據安全、版權糾紛等問題,需要編輯進行二次審核優化把關,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專業性和思想性。
構建創新聯盟,優化教材資源配置。工會干部培訓教材創新需要組織模式創新。中國工人出版社聯合9家全國工會干校成立全國工會地方教材創新發展聯盟,打破傳統分散式教材研發模式。教材聯盟通過“系統發力、縱向聯動、橫向協作”機制,整合分散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從實踐層面看,聯盟在三個維度推動工會干部培訓教材創新發展。在定位維度,堅守為工會培訓服務的初心,明確教材研發的政治方向與價值導向;在特色打造維度,各成員單位立足地方工會工作實際與產業特色,開發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行業特點的“短平快、實新活”教材;在作用發揮維度,促進成員單位之間經驗共享與資源互通,不斷提升教材建設整體水平。這種合作共建模式打破地域與單位限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勢互補,為工會干部培訓教材創新提供了可持續發展動力。
(作者單位:中國工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