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西海岸新區總整合多方資源,破解職工子女“家庭送托難”與“機構收托難”并存現象——(引題)
暑期來臨,孩子們有了“互助式”托管(主題)
楊明清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嬙 通訊員 殷世山
“職工通過參加社區治理等志愿服務累積積分,其子女可以優先獲得寒暑假免費托管資格。”近日,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總工會干部張潔介紹,新區總工會今年實施的“互助式”托管新模式,不僅解決了職工子女寒暑假托管難題,還激發了職工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熱情。
據介紹,新區共有6~12歲職工子女10萬余名,96%的職工有寒暑假托管需求,卻面臨托管機構管理不規范、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托管費用較高等問題。針對“家庭送托難”與“機構收托難”的現象,新區總工會探索陣地互助、人員互助、資源互助、制度互助等“互助式”托管新模式,通過整合多方資源,為職工子女提供更加便捷、價低、質優的托管服務。
“為實現職工子女就近托管,我們與樓宇、園區、社區工會聯合摸底可利用的空間資源,開展陣地互助式托管。”張潔介紹,區總發動有條件的社區、鎮(街)、企事業單位利用閑置場地單獨設立互助托管點,或者聯合多家單位共建“工小貝共享托管點”,同時高效利用現有黨建陣地、社區活動中心、共享職工之家等場所,打造標準化互助托管點,為社區和企業職工提供“家門口”“廠門口”的托管中心。
在黃島區人民法院,由10名職工家長組成的志愿小組每天輪班帶娃。“我們的職工學歷普遍較高,輔導孩子完全沒有問題,這種模式不僅省去了雇傭第三方的費用,解決了職工子女托管難題,還促進了親子間的互動交流。”法院工會主席趙杰說。
除了“家長輪流制”,人員互助式托管還組建了由職工家長、退休教師、大學生志愿者等組成的多元化師資庫,按專長分類建檔,開設非遺傳承、科創啟蒙等特色課程。“我們還在托管班建立‘大娃帶小娃’互助小組,挖掘小能人、小畫家、小歌手的潛能,關注新就業形態群體的子女,通過‘大手拉小手’模式培養職工子女的責任心和互助精神。”
在資源互助方面,區總聚焦職工和子女多元化需求,借助工會組織優勢對接普惠化課程清單,以惠工價格引進專業機構,為托管班提供專業化、訂單式的培訓課程。整合紅色教育基地、托管驛站研學基地等資源,深度融合工會“玫瑰書香”活動、心理健康等品牌服務,實現職工子女體驗式教育和企業社會效益、經濟增長的雙向奔赴。同時開發設計“職業啟蒙+勞動教育+城市探索”特色活動,組織職工子女到父母工作場所,開展“我是小工匠”、勞模課堂等活動,將職業認知教育、勞模精神傳承融入托管服務。
在制度互助托管中,區總制定了志愿服務星級評定體系,依托“西海岸工惠”小程序將職工參與托管志愿服務等工會活動量化為一定等級的積分,根據積分等級兌換免費托管服務,也可以兌換實物、電子券、權益卡等。
為確保互助式托管規范運行,區總制定《女職工關愛服務陣地建設管理辦法》《關于打造“互助式”托管、推進普惠托管服務的實施意見》,完善了安全管理、健康監測、應急預案、托管收費等多方面機制保障,通過家長滿意度調查、兒童成長追蹤、第三方專業評估等舉措構建多維度評價機制。
“互助式托管實現托管服務由單一供給到多方保障、普遍托管到精準服務、家庭主導到社會分擔的轉變,有效推動多主體優勢互補,建立起規范化、普惠化、人性化的托管服務體系。”西海岸新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封偉介紹,目前全區共建設社區托管點21家、企業托管點18家,今年暑假預計開展托管班78期,服務職工子女2375人次。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m.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