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陳婉揚
據近日多家媒體報道,最近一段時間,多地工會圍繞職工心理健康密集“上新”服務——天津市啟動職業人群心理素養提升行動;海南省三亞市總工會推動心理咨詢師走進企事業單位,打造心靈“避風港”;廣東省汕尾市總工會聚焦新就業群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北京市總工會面向建筑工人設置趣味心理拓展與專家義診服務;江蘇省無錫市總工會響應企業需求,將團體心理輔導課送進企業……
從知識普及到專業干預,從個體關懷到群體服務,可以說,各地工會正持續推動職工心理健康服務不斷提質擴面。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少職工面臨的工作和競爭壓力有所增加,職場中的生態也愈發復雜,因此,職工群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來,這一需求愈發受到企業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回應,相關服務和制度安排逐漸增多。一場講座、一次趣味心理拓展體驗、一次真誠的傾聽,或許就能成為職工緩解情緒、釋放壓力的一場“及時雨”。
近年來,各級工會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努力用更專業、更科學、更貼近實際的方式,引導職工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提升情緒調適能力。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以實際行動加入其中,以務實多元的舉措守護職工心理健康——有的組織音樂冥想、繪畫療愈等減壓活動,有的推進科學測評進而精準識別心理壓力群體,有的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與情緒管理培訓……這些舉措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一些職工釋放了壓力、穩定了情緒,也有效提升了職工的心理健康素養,增強了其幸福感。
對企業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助力。一方面,職工有了好心情、好心態,可以更愉悅、專心地投入工作,以高效率的工作為企業貢獻力量,推動企業發展;另一方面,了解職工的壓力來自哪里、是否跟企業的相關管理制度等有關,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問題、研判是否需要調整相關制度和舉措,進而有助于推動企業管理更加民主科學,推動構建更和諧的勞動關系,增強企業的穩定性和凝聚力。對于一些每天要跟公眾打交道、提供重要公共服務的企業,關口前提、及時化解心里“疙瘩”,確保員工情緒穩定、舒暢,尤其重要。
也正因此,時下,不少面向職工的心理健康服務正向系統化、常態化方向推進。例如,舉辦職工心理健康服務職業技能大賽,打造“職工心靈驛站”,搭建心理咨詢熱線、職工心理健康線上服務平臺等,這些都是為了讓職工能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支持。
用務實舉措和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關愛,讓更多系統化、常態化的心理健康服務覆蓋到越來越多的職工,讓每一位奮斗的勞動者“身心皆安”,我們的社會也將擁有更多闊步向前的發展動能。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m.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