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計量領域首個政策性文件發布
到2027年突破100項以上關鍵計量校準技術
本報訊 (記者楊冉冉)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制造業計量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進一步提升制造業計量能力,夯實計量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保障作用,加快制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據悉,這是我國制造業計量領域首個政策性文件。
《意見》提出,到2027年,突破100項以上關鍵計量校準技術,制修訂300項以上行業計量校準規范,研制100臺套以上計量器具和標準物質,培育50家以上儀器儀表優質企業,建設10家以上制造業高水平計量校準技術服務機構,技術服務網絡基本完善,服務能力基本覆蓋重要產業領域。到2030年,制造業計量創新水平持續提升,技術服務網絡更加完善,重要領域計量綜合實力大幅增強,有力支撐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計量是制造業的重要技術基礎之一,融入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試驗、使用的全過程,包括計量器具研制、檢定、校準、維修、咨詢、培訓等。制造業計量是計量在制造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和具體實踐,通過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有效保障產品的一致性和互換性,支撐產業提質增效,實現科學管理。
圍繞發展目標,《意見》部署了強化制造業計量有效供給、深化制造業計量應用賦能、推進制造業計量創新升級等三方面共14項重點任務,加快突破計量關鍵技術和裝備,建立健全先進的計量校準服務體系,形成高效的計量服務網絡,推動計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制造強國建設提供計量護航。
在強化制造業計量有效供給方面,《意見》提出在量子、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領域,聚焦“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測不快”等難題,突破一批關鍵計量技術;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研發一批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的計量器具;對標國外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能力的高端計量器具和標準物質龍頭企業;引導儀器儀表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堅持專精特新方向,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